夫妻间不要计较对错
比如:丈夫说想和朋友去远足登山,妻子说你拉倒吧,晚上你肯定跟朋友去喝酒打牌,哪里是去登山。于是丈夫就开始举例自己平时多么注重锻炼,认为妻子对自己有成见。妻子则觉得这些都是基于丈夫平时的行为而推断出来的,然后两人开始拌嘴。
正确的“吵架姿势”
尽管“自利偏差”是一种近似于本能的自我防御意识,但这恰恰证明了当事人在面对矛盾,或者面对不确定的情况时,自尊感处于一种比较脆弱的状态。当一个人自尊感脆弱,那么他自然会先考虑捍卫自己的自尊。于是,他就难以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——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,自己的伴侣可能存在不一样的性格、认知和需求。
从“自尊感”这一点上,其实就能探讨出很多面对矛盾时的策略,以及优化两人关系的方法:
学会反省,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并不代表了一切
没有人会拥有完美的成长环境,因此我们的认知注定是主观的、片面的,甚至是有缺陷的。比如原生家庭养育风格的不同,注定了一些人拥有比较强的自尊感,一些人的自尊感则是缺失的。因此,矛盾中的情绪,有时并不一定来自于问题本身,或者对方的态度,而是来自于自我的否定和自尊的渺小。
学习聆听自己内心的需求,观察对方的真实需求
当人们过度运用自利偏差,那么必然也会过度在意自己的付出。可是如此迫切地强调自己的付出,真实的目的又是什么呢?是觉得自己累了?还是自己想获得的更多一些?很多时候,我们要学习把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“具体化”,清晰地表述出来——同时也可以用一种探究的姿态,尽量去明白对方的真实需求。
学习控制冲突,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勿渲染矛盾
也许我们可以以上面的夫妻对话为例,分析一下什么是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”。丈夫首先应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,判断自己是真的想登山,还是和朋友出去消遣。而当妻子提出质疑时,丈夫可以紧扣自己的真实需求(例如真的想登山)和矛盾本质(妻子不相信),来发展解决思路,如何制定一个让妻子满意的旅游计划(例如带着妻子一起去)。但要避免把精力消耗在:为什么你不相信我……为什么你要否定我和朋友的交往……等这些被情绪渲染出来的矛盾上。
很诚实地说,也许正是由于关系过度亲密,彼此过于依赖对方,才恰恰难以从情绪的消耗中抽身而出。因此,学习管理情绪,驾驭矛盾,也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。